不久前,楊女士家養的小狗有點咳嗽,送到寵物醫院,被要求做x光片、血常規檢測、生化綜合十二項檢測、胰腺炎檢測、犬冠狀病毒檢測、犬瘟病檢測等各類醫療檢查,並被告知是「重度肺炎」,類似人的「白肺病」,有或許引發死亡。
「肺部感染比較嚴重,白肺病那一種,會致命」,聽了醫師的這個「診斷」,楊女士慌張之下帶著自家的小狗連著4天輸液、吃藥、打針。一通醫治下來,楊女士花費2500多元。而且,醫師表示,接下來幾天,還要持續來醫院醫治。
在親朋的提示下,楊女士換了一家寵物醫院。醫師看了檢測單據、檢測陳述後,發現只是「輕微肺炎」,屬常見的一類小病,只需打2—3針就能治好。
《2022年我國寵物醫療工作白皮書》顯現,寵物醫療是一個剛需商場,截至2022年10月,全國寵物治療組織數量達19930家,較2021年同期增長10.7%。目前全國寵物醫療商場規模約675億人民幣,約占整個寵物產業的22.5%,在寵物工作中是僅次於寵物食品的第二大商場。
在寵物醫療商場不斷增長的同時,過度檢查、小病大治等不良現象也有所出現。寵物看病貴,讓寵物主人犯了愁。在采訪中,不少養寵人士對此深感困擾。
房租高、設備貴、藥品進價貴,投入高、本錢高,因此收費高,這是許多寵物醫院的說辭。業內人士指出,這種說法有必定的實際要素,但卻忽視了醫師的治療水平和工作道德要素,這也為寵物醫療商場小病大治、過度檢查等亂象供給了保護。
「寵物醫師也是醫師,也要具有醫德醫風。」山西太原領航動物醫院院長劉儀琳認為,既要解決醫療問題,也要盡或許地協助寵物主下降醫療本錢。工作內人員,應加強工作操守,小病小治、大病細治,規範執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