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特种养殖 >

 

铜仁地区竹鼠特种养殖发展规划及方案

发布日期:2023-06-09 02:10         来源:      作者


 

铜仁地区竹鼠特种养殖

发展规划及方案

 

    为了加快全区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我区特色养殖业发展进程,培育畜牧产业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特制定竹鼠特种养殖发展规划及方案。

一、概况

(一)自然条件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7°46′—109°25′,北纬27°07′—29°05′之间,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215米—2572米之间,武陵山脉纵贯全境。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0~17.5℃,1月平均气温-1.0~6.5℃,7月平均气温21~28℃;降雨充沛,均降雨量1100~1700mm;热量丰富,气候温和(无霜期220~280天),日照时数1100~1800小时。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正在提高,各种野生动物如竹鼠、野猪、穿山甲、刺猬等野生生物资源较多,为我区发展特种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区内竹类种质资源丰富,竹林面积10951.24公顷,主要分布在梵净山周边县和铜仁市等乡镇,其中铜仁市竹林面积7956.67公顷。前些年,由于受利益驱使,非法捕捉野生竹鼠的活动频繁,野生竹鼠数量逐年减少。

(二)经济、社会现状

全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全区辖8县1市1 特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有169个乡(镇、办事处),2695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03万,除汉族外,有土家、苗、侗、仡佬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8%;耕地面积17.66万公顷。全区境内有农作物品种60余种,以水稻、玉米为主的粮食总产量已突破150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左右。以猪、牛、羊等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8年,全区畜牧业产值48.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16%。

二、竹鼠发展现状

(一)养殖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区内曾有特种养殖爱好者自发引进或捕捉竹鼠进行试养,由于消费市场还未形成,加上饲养繁殖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形成养殖规模。近年来,竹鼠养殖又渐兴起,铜仁市和江口县部份养殖户率先办起了竹鼠养殖场,江口县现有竹鼠养殖户10多户,存栏100多只;铜仁市规模养殖户5户,存栏数500余只。2008年6月,铜仁市云场坪乡养殖户李泽军从江西南昌以每对700元的价格引种20对(40只公母各半),投入2万多元建立的竹鼠养殖场,由于首次试养,饲养管理经验不足,目前仅存栏竹鼠120只(其中成年竹鼠90只);2008年5月,坝黄镇养殖户杨小华投入1.2万元,从广西桂林以每对竹鼠400元的价格引种30对,由于熟悉饲养管理,发展势头较好,现存栏竹鼠160只(其中成年竹鼠120只),已销售种用竹鼠80只,售价200元/只,销售收入1.6万元。

(二)市场价格

 据行业了解和网上公布的信息,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等大中城市商品竹鼠市场销售价格80—100元/公斤(中国农产品资讯网),种用竹鼠销售价400—700元/对,省内商品竹鼠80—90元/公斤、种用竹鼠400—700元/对(中国农产品交易网),铜仁市商品竹鼠市场价80元/公斤。

(三)存在主要问题

1、规模小、种源缺乏。区内由于竹鼠养殖起步晚,养殖技术不普及,目前处于小规模养殖初级阶段。加上竹鼠特种养殖没有规模,缺乏竹鼠良种繁育场。养殖户外地买种,种质难以保证,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2、由于养殖户少,养殖规模不大,生产与市场不能有效连接,加上信息不畅,中介服务组织少,产销一体化尚未形成。

3、引导投入不足。由于区内对竹鼠规模养殖小,缺乏市场前景的预测能力,导致引导发展和投入力度不大,缺少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

三、优势与潜力

(一)自然资源优势

铜仁地区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适合竹鼠的生长繁殖。竹鼠的饲料以竹类的根、茎、叶和农作物秸秆及植物基根为主,日需量150—200克。区内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方,全区大部份乡镇有竹类资源,竹类植物面积达1万多公顷,有作物秸秆资源120多万吨。只有部份精料需在区外购买,为竹鼠养殖提供了潜在基础。同时,我区工业污染小,养殖环境和条件安全,适宜发展优质、安全、无公害竹鼠养殖。发展竹鼠养殖,在原料中不与人、畜、禽争粮,也不与牛、羊争料,这为竹鼠特种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养殖条件和生产成本低。

1、养殖条件范围广。竹鼠喜阴暗、凉爽、干燥、洁净,适宜温度范围宽,能在-8~35℃中生存,而且可从饲料中摄取水分。因此,它既能在区内边远农村的山坡、岩洞营造窝穴养殖,也可在城镇室内、地下室建造窝池,实行规模化立体养殖。

2、饲养管理成本低,繁殖力强。竹鼠饲养管理简单,每天投喂1次。竹鼠尿少粪干,臭味较轻,夏天清扫1次,冬天可3~4天清扫1次,一个劳动力可饲养200对竹鼠。每只母竹鼠年平均繁殖仔鼠8~12只,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年繁殖可达16~20只。幼鼠饲养3个月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商品竹鼠如按目前市场销售最低价80元/公斤,饲养1对竹鼠年收入1000元以上,农户年饲养20对以上,一年就可脱贫;下岗职工或城镇居民利用空闲房屋实行立体笼养或围池饲养30对竹鼠,其效益也是可观的。

因此,竹鼠特种养殖是推广价值高、高效、节粮、低耗。

(三)市场潜力

1、食用价值。据中国养殖网信息显示,竹鼠肉含粗蛋白质57.78%、粗脂肪2.54%、粗灰分1.736%、粗纤维0.84%、胆固醇0.05%,还富含磷、铁、钙、维生素E、氨基酸及甾类。竹鼠富含谷氨酸和胶原蛋白质,其肉质味鲜细腻,味极鲜美,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肉类食品,已为居民消费者接受,尤其是在沿海大中城市的高档酒店、餐馆,市场需求量大。从中国养殖网信息还显示,广东、重庆、福建、上海以及湖南、江西、广西等地每年市场消费量在600万只左右,但全国竹鼠生产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2、药用价值据互联网资料报道,竹鼠肉能够促进人体白血球和毛发生长,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对抗衰老,延缓青春期有良好效果,是天然美容和强身佳品。

3、制药的精料,制裘的好原料。

我国医药界历来把竹鼠毛作为药用的一种好原料。因竹鼠的毛主要成分是硬质蛋白,经过水解后,可制成水解蛋白、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等重要药品。通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病、痘麻病;竹鼠的尾中的线状白筋,可用于外科手术缝合线。

竹鼠皮毛细软,光泽油润,底绒厚,皮板厚薄适中,易于鞣制,毛基为灰色,易于染色,是制裘衣的上等原料。

四、规划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地委、行署“两圈两带”产业体系和实施“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要求,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养殖方式转变。以科技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着力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突出重点,示范先行,把竹鼠养特种殖业建成全省最大生产基地。

2、基本原则

一是重点扶持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扶持有基础、有实力,懂养殖技术的养殖专业户,带动全区的竹鼠养殖业发展。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着力提高畜牧养殖技术和饲养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扶持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贯彻中央强农惠农政策、采取政府扶持、群众自筹、信贷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引导投入力度。

(二)发展目标

   通过2年时间的努力,全区建立2个竹鼠供种示范养殖场,17个养殖小区,辐射带动340户农户,达产后,年供种4000只,年出栏商品竹鼠7万余只,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三)规划布局

  以梵净山为中心,建设铜仁、江口、松桃、印江梵净山环线竹鼠特色养殖带,结合梵净山旅游,着力打造贵州省“梵净山”特色养殖竹鼠旅游品牌,实现养殖、环保、旅游同步发展。

首先在铜仁市云场坪镇回龙溪、坝黄镇坝黄村各建一个竹鼠良种扩繁场,每个场常年存栏能繁母竹鼠200对以上,年提供种源2000只以上。同时在铜仁市六龙山乡、云场坪镇、坝黄镇坝黄村、谢桥办事处石竹村和雷家村、灯塔办事处寨桂村建设竹鼠养殖示范小区10个。在江口县坝盘乡挂扣村和太平乡梵净山村、松桃县寨英镇和乌罗镇、印江县永义乡团龙村和木黄镇建设竹鼠养殖示范小区7个。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在适宜乡镇大力推广。

   (四)建设内容和资金概算

    1、建设内容

(1)改造圈舍10500平方米。

建圈选择安静、阴凉、干燥、降温避暑、避风保暖条件好的地方建造。圈舍由窝室和运动场两部分组成,窝室摆在运动场内,窝室规格为长40cm宽30cm高60cm,运动场规格为长80cm宽60cm高60cm,窝室底部有直径15厘米的连通洞,整池的底部为一整块3厘米厚的水泥板,运动场底板留10厘米*10厘米的小洞,中间做成2厘米宽的拦网,水泥板底部用砖块平整垫起离地约25厘米。(详见附平面图)

(2)引种7200对。

种竹鼠原则要求在本地供种场购买,不足部分从外引进。种竹鼠规格为母竹鼠5月龄,公竹鼠6月龄,体重在 1.5 千克左右。

4、资金概算

  (1)圈舍建设。圈舍建设按300元/平方米概算,10500平方米×300元,需投入资金315万元。

(2)引种。引种按400元/对概算, 7200对×400元,需投入资金288万元。种竹鼠场和示范小区建设内容和资金概算(详见附表<一>)

 5、进度安排

⑴项目建设时间: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

⑵进度安排:

2009年7月,完成枫木坪村、坝黄村2个养殖小区建设,每个小区至少发展10户以上;

2009年8月完成枫木坪、坝黄2个竹鼠供种场的改扩建;

2009年9月完成云场坪村、路腊村2个小区建设,发展养殖户达到70户以上;

2009年10月完成寨桂村、石竹村、六龙山村3个小区建设,发展养殖户达到130户以上;

2009年11月至12完成翁慢村一组、二组,牛场村3个小区建设,发展养殖户达到200户以上;

2010年1月至3月,实施挂扣村小区建设,发展养殖户达到220户以上;

2010年3月至5月,完成梵净山村养殖小区建设,发展养殖户达到240户以上;

2010年5月至7月,完成半沟村养殖小区建设,发展养殖户达到260户以上;

2010年7月至9月,完成冷家坝村养殖小区建设,发展养殖户达到280户以上;

2010年8月至10月,完成中华村、竹元村2个养殖小区建设,发展养殖户达到320户以上;

2010年9月至11月,完成金星村养殖小区建设,发展养殖户达到340户以上;

12月进行项目检查验收。(见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并进一步发展特种养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特种养殖列为培育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工作重点,科学制定本地区竹鼠特种养殖发展的规划方案和发展措施,建立竹鼠特种养殖发展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工作组,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示范带动,及时总结推广,扩大规模,确保竹鼠特种养殖有序发展。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内需发展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采取政府补贴引种和圈舍建设,鼓励个人和民营资本投资,兴办规模养殖示范场,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作,切实做好养殖技术配套服务。

(三)狠抓示范带动,推进规模养殖。铜仁、江口、松桃、印江等县(市、特区)要派送一批技术干部外出学习竹鼠的饲养管理、繁育、疫病防治技术,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养殖场加强技术指导,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着力抓好养殖示范。通过示范带动,建立养殖小区,扩大饲养规模。

(四)加强良繁场建设。坚持特种养殖良种先行,利用政府补助、金融信贷支持,充分调动能人(专业户)特种养殖的积极性,加强竹鼠良种场的建设步伐,认真做好选种、选配、选育,保质保量为养殖户提供种源。

(五)实施产业化经营。一是积极扶持现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展竹鼠深加工并开办竹鼠特色饮食店;二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和市场的联结。
    (六)依靠科技进步。依托种质资源优势,以特色养殖良种繁殖场为平台,加强特色新品种的研究、培育、引进、改良等项工作,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联系,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加大特种养殖科技成果的的转化力度,提高农户养殖效益,推动我区竹鼠养殖业快速发展。

六、建议

竹鼠特种养殖由于起步晚,规模小,但属于高效、节粮、低耗养殖业,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能有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按以上标准规模生产,示范先行带动的原则,建议政府出台并实行补贴政策:

1、对种竹鼠场和示范小区农户的圈舍建设按50元/平方米补助,需政府安排资金57.5万元。

2、对竹鼠引种按100元/对补助,需政府安排资金72万元。

  以上共需政府安排资金129.5万元。

附件:1、种竹鼠场和示范小区建设内容和资金概算

2、圈舍设计平面图

3、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4、竹鼠养殖区划图

 

北京兽医实验诊断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6 www.bjvet.com.cn 网站地图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