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实习期间师生充分发挥学科专业技术优势

发布日期:2023-08-24 14:15         来源:未知      作者:最新更新


  「朱鹮,素有『鳥中大熊貓』的稱號,國家一級維護動物、瀕危物種。今年暑假,咱們有幸鄙人渚湖南邊朱鹮人工繁育基地進行調查、調研以及實習,能夠隨疫病監測人員進行朱鹮的日常監護、籠舍清理以及疫病監測。在這裏實習,不只有助於提高咱們的專業技能和勞動素質,並且讓咱們在實踐中為朱鹮戶外種群繁殖開展助力。」說起近一個月在德清縣朱鹮搶救維護基地的實習狀況,浙江農林大學動物醫學201班容彬翔驕傲地說。
  
  朱鹮是世界上最瀕危鳥類之一,數量非常稀疏,屬於國家一級維護動物,是生物界的「活化石」。德清縣朱鹮搶救維護基地為中國南邊朱鹮戶外種群重建與異地重建的發源地,人工繁育種群現有761只,也是全球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種源基地。為更好的參加救助朱鹮作業,助力朱鹮戶外種群繁殖開展,今年暑假,浙江農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組織了9名本科生和研討生,進駐德清縣朱鹮搶救維護基地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
  
  實習期間,師生充分發揮學科專業技術優勢,先後收集了朱鹮新鮮糞便樣本150余份,並經過日常監測和實驗室檢測剖析,完結了細菌的別離判定和耐藥性剖析,為臨床供給用藥輔導;經過判定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核酸,為疫病預警預告、中國南邊朱鹮種群重建供給重要數據。
  
  動物醫學201班的徐浩瑜,在實習期間參加了朱鹮的日常飼養辦理、科普宣傳、監測人員訪談、尋找野生朱鹮棲息地等作業,不只開始了解到了朱鹮的各種生活習性,也領會到了朱鹮種群復興的艱巨。他表明,作為一個動物醫學專業的學子,在教師的輔導下順利開展動物樣本的收集、保存、運送和疫病檢測作業,強化專業知識學習與技能實踐,完結朱鹮疫病監測根底作業,能夠為南邊朱鹮種群的復興貢獻綿薄之力,感覺很有含義,自己未來也會朝著動物維護方向前進。
  
  「作為獸醫領域的研討生,咱們在楊永春教師的輔導下,經過組學、傳統細菌別離判定、耐藥性剖析等技術,對朱鹮腸道微生物的散布及耐藥性狀況進行剖析,把握朱鹮腸道細菌的散布於耐藥狀況,為朱鹮的健康飼養與臨床治療供給理論輔導。尤其能夠親身參加到了野生維護動物的救助作業中,感到無比光榮與驕傲。關於單個相對棘手的突發狀況,救助過程中有驚無險的感觸令人形象深刻,更讓咱們意識到野生動物救助的重要性與含義,獸醫作業者肩上的重量。」該校動科研211班學生季藝深有領會地說。
  
  據介紹,浙江農林大學獸醫學科宋厚輝教授團隊自2016年以來,一直圍繞朱鹮受細菌性、病毒性疫病困擾問題,與德清縣朱鹮搶救維護基地展開深度研討。該團隊的楊永春副教授表明,當時我國南邊朱鹮戶外種群重建由人工繁育擴增階段向全面戶外放歸階段轉化,對推動我國南邊朱鹮戶外種群不斷開展壯大具有重要含義。團隊一方面探究朱鹮常見腸道病原菌,研發了宏基因組數據可視化及探究剖析渠道、細菌基因組剖析渠道2個軟著技術,推動組學技術監測疫病;一方面探究製定了「朱鹮疫病檢測技術規程 」、「朱鹮籠舍帶鳥消毒技術規程 」、「中國南邊朱鹮人工繁育技術規程」等3個團體規範,以及「野生猛禽和涉禽安全救助技術規程」和「朱鹮人工種群構建及野化練習技術規程」2個省級規範,全面提高朱鹮繁育攻關和飼養技術創新能力。
 
北京兽医实验诊断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6 www.bjvet.com.cn 网站地图 © All Rights Reserved!